眼下从南到北,春耕春管陆续展开。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98%以上,对于小农户们来说,怎么高效抢抓农时?
今年,江苏省耕地面积稳定在8200万亩以上,其中小麦面积3600万亩以上。春耕时节,记者来到江苏南京的六合区,这里拥有全市约40%的基本农田。眼下,地里的小麦陆续进入拔节的关键期。住在冶山街道石柱林社区的农户安微从几十公里外的市区赶回老家,打算尽快给家里的麦田施肥除草。
安微提到的这项农机服务,正是来自南京市六合区打造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。十几分钟后,安微的手机就显示有人接了这个植保的单。不到一个小时,拉着植保无人机和飞手的小货车就开到了地头。
在飞手手机的App上,已经显示了接单的作业范围,精确到田块。飞手输入参数后,无人机自主作业,药液喷洒均匀又快速。安微家的50亩地,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施肥除草。
在这个App上,除了农机服务,
精细化服务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
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,除了能给小农户提供植保服务,还能解决哪些难题呢?
记者了解到,南京六合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,实际上是一个整合了20多家经营主体的综合体。这个综合体包括
记者在农机服务中心遇到了当地的种植大户朱春华。他从2011年开始流转土地种粮食,十几年间从70亩慢慢增加到500亩,但就在去年,他把种植规模一下子扩大到了1600亩。那么他的底气是从哪来的呢?
朱春华告诉记者,他虽然是种植大户,但购置农机成本高、折旧率高,农机闲置率也高。而当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建立之后,农机和农机手能快速流动起来,之前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。
目前,作为全国首批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,六合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已实现街镇全覆盖,惠及生产经营主体550余个,全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96.65%。而在江苏全省,计划3年内布局200个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。
“一条龙”服务破解“种田增收”难题
采访中记者发现,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不仅仅“管种”,他们的服务范围已经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,给农户们提供“一条龙”服务。
在南京市六合区的一家农产品门店,记者看到,货架上摆满本地的精品农产品。这个门店也是六合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部分,
为了帮助更多的小农户“种好地”,江苏引导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,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专业服务公司、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各类服务主体达7.4万家,已经探索出了五种有代表性的服务模式,促进粮食生产的高效和安全。
而在全国,已经有109.4万个主体在开展社会化服务,服务带动小农户9400多万户,年服务面积21.4亿亩次,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16.1亿亩次,助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。
(总台央视记者李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