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6日,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进入第二天。当天活动密集,共有21场分论坛、圆桌会、对话会等,与会嘉宾围绕能源、气候、人工智能(AI)、可持续发展、区域经济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,凝聚合作共识。
昨日有两场分论坛聚焦人工智能,讨论了产业发展和治理问题。与会嘉宾指出,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已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,快速迭代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及普通人的生活。同时,人工智能在创造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,也需要加强应用与治理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亚勤表示,国内人工智能行业正从生成式AI走向Agent智能,从预训练走向推理,从信息智能走向物理智能和具身智能。他认为无人驾驶将是第一个真正落地的具身智能应用,而人形机器人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实现落地。
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介绍,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格局。香港特区政府已将人工智能列为关键产业,持续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并赋能各行各业发展。此外,河套合作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平台,香港计划加速将其打造为世界级产学研平台。
绿色是博鳌亚洲论坛多年来的鲜明底色。昨日多个分论坛围绕绿色电力、可持续发展、应对气候变化等话题进行了研讨。
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认为,世界大变局实质上是经济模式转型,能源领域的转型尤为关键,因为这关系到应对气候变化和解决全球生态系统面临的破坏。亚洲在绿色发展方面走在世界前列,构建新的能源体系和推动能源转型是一个综合性工程,需要政策支持、技术支持以及投资和基础设施支撑。
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董事长宋海良强调,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,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答案在于全面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。他提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需“五端发力”:供给侧应多元化且绿色;消费端需进行绿色替代和转型;创新端需产学研用结合,驱动技术迭代升级;布局端需统筹区域和行业供需平衡;政策端需提供正向激励和约束机制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