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殡葬产业全球化:当“身后事”成为跨国生意
山东曹县庄寨镇的棺材厂车间里,工人正将泡桐木板切割成标准尺寸。这些散发着木香的半成品,经流水线打磨、上漆后,被运往日本——这个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。2024年,曹县对日本棺木出口量突破120万套,占据其市场份额的90%。两家龙头企业的产品覆盖了日本70%的殡仪馆,单套售价仅为本土产品的一半。曹县的棺材用的是本地泡桐木,质地轻、耐腐蚀,符合日本火葬习俗。而日本传统棺材多为桧木制作,价格昂贵且依赖进口,曹县凭借规模化生产和成本优势,彻底改写了市场规则。
福建惠安同样上演着“中国制造”的神话。这座以花岗岩闻名的县城,每年向日本出口超20万套墓碑,年产值近20亿元。当地企业依托港口优势,将雕刻好的墓碑直接装船运往横滨港,单套价格仅为日本本土的三分之一。疫情期间,惠安工厂停工曾导致日本墓碑断供,迫使东京殡仪馆用临时木牌替代,日本媒体惊呼:“连死都逃不过中国制造。”这种依赖背后是日本殡葬市场的结构性矛盾。全国765个市町村中,58.2%存在“无主坟”问题,传统家族墓地因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逐渐荒废。与此同时,迷你墓碑、骨灰存家等新兴殡葬方式兴起,曹县企业迅速推出适配小户型的“家居式骨灰盒”,在东京、大阪的电商平台热销。
随着日本市场趋于饱和,中国殡葬企业开始向全球新兴市场渗透。山东东明县的棺材厂将目光投向欧洲,以80-140欧元的单价打开市场。欧洲人更注重环�:颓崃炕�,他们改用桦木和松木,通过社交媒体营销,旺季月销量达4000套。产品通过德国电商平台进入千家万户,甚至被纳入当地殡仪馆采购清单。宠物殡葬也成为新的增长点。曹县企业转型生产宠物棺材,基础款售价19.9-25美元,高端胡桃木产品瞄准欧美宠物陵园需求。数据显示,中国宠物殡葬相关企业已超6000家,其中不少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将服务拓展至欧洲。日本福冈县出现“宠物合葬墓”,中国企业为其定制骨灰盒,单价高达2000日元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