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,中国原油进口量日均1104万桶,同比下降1.9%,这是除疫情年份外近20年内的首次下跌。自1993年中国重新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后,原油进口量逐年攀升,从2015年的3.35亿吨飙升至2022年的5.08亿吨。2023年,原油进口量增长了11.0%,刷新了5.64亿吨的高位水平。
国内石油消费量也出现了罕见下滑。根据中国石化发布的《中国能源展望2060》,2024年国内石油消费量为7.5亿吨,是近20年来第二次出现石油消费下降。《展望》进一步预测,国内石油消费平台期特征日渐显现,预计将于2027年前后达峰。
这一趋势引起了“三桶油”(中国石油、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)的关注。在彭博新能源财经峰会上,“三桶油”研究部门的负责人均提及了这一趋势,并预测了其影响:石油消费量下降主要来自成品油消费的下降,这将对以成品油为主要产品的炼油厂带来更大的挑战。
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吴谋远判断,2024年将是交通领域的石油消费达峰之年,化工等领域仍将保持增长。电动汽车对汽油的替代以及液化天然气重卡对柴油的替代,总共替代了超过5000万吨,尽管航空煤油同比增长超过10%,但总体上成品油仍在下降。
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佩表示,参照历史经验,炼油厂有两条出路:一是减少产量,二是出口海外。
成品油一般指汽油、柴油、煤油。中国原油一半以上用于成品油生产,这也是石化企业的主营业务。以中石化为例,2024年中石化汽油、柴油、煤油三项业务营收约1.5万亿,约占总营收的49%。但由于交通领域电动化的趋势,成品油消费量预计在2025年将继续走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