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张总,请问您对东鹏刚递交招股书是怎么解读的?”
2024年2月,刚刚升任东鹏饮料董事会秘书的张磊,在一场投资者会议上被记者追问。
这并非个例,东鹏饮料的9位董监高年薪超百万,两位副总裁年薪高达721万元,实控人林木勤家族持股市值近900亿元,股东累计减持套现超41亿元……
东鹏饮料的故事始于一瓶定价4元的东鹏特饮。
凭借量大管饱的性价比策略,这家曾被贴上蓝领专属标签的企业,在功能饮料市场掀起了一场下沉狂潮。
2024年,东鹏营收158.3亿元,同比增长40%;净利润33.3亿元,增速高达63%。按销量计算,东鹏特饮以47.9%的市占率连续四年超越红牛,稳居行业第一。
其第二曲线也令人瞩目——电解质水“补水啦”单年营收14.95亿元,增速280%,改写了电解质饮料的市场格局。
东鹏的崛起,离不开对下沉市场的精准定位。
500毫升瓶装东鹏特饮售价仅4元,与250毫升罐装红牛价格相当,却以两倍的容量迅速俘获司机、外卖员等核心用户。
这一策略看似简单,实则暗含商业智慧:功能饮料的消费场景多为即时提神,量大价低的产品才更契合高频刚需。
市场策略的成功,直接转化为财务数据的飙升。
明显,资本市场的热捧,既源于业绩的高增长,也充斥着对未来的乐观预期。
张磊的薪资跃升,是东鹏资本狂飙的结果。
2023年底,他从前东家怡亚通跳槽至东鹏,年薪从34万元暴涨至546万元,亦是东鹏对其资本运作能力的高度信赖。
不过,东鹏的野心不止于A股。
2025年,其递交港交所招股书,计划二次上市募资以完善产能布局和拓展海外市场为目标。这一战略需要董秘不仅精通信披合规,更要成为跨境资本运作的核心推手。
董秘角色的升级,亦折射出资本市场对高增长企业的苛刻要求。
东鹏在招股书上对二次募资资金去向的说明,意味着张磊需协调国际投资者关系、设计ESG披露框架,参与并购谈判等等。
而在A股上市期间,东鹏已通过减持套现、高额分红等资本动作,为实控人家族和股东创造了超60亿元的财富。
也就是说,东鹏的董秘,其岗位要求早已从守成之人蜕变为财富分配的重要舵手。
东鹏董秘的薪资水平,在行业内堪称“离谱”。
横向对比,农夫山泉董秘年薪107.8万元(含股权激励),不足东鹏的五分之一;康师傅行政总裁年薪虽达1303万元,但普通董事年薪仅50万元左右。
即便放眼整个A股,董秘平均年薪82.7万元,东鹏也高出了行业均值5.6倍。
这种差距的根源,在于资本对“高增速+高估值”的热烈追逐,东鹏的40倍市盈率,就建立在年复合36.5%的营收增速之上。
所以,对董秘而言,高薪既是奖励更是压力:他们必须不断用漂亮的业绩来堆高市场预期。
而在高薪之外,东鹏高管的手中把持着更多东西。
2023年,股东君正投资通过四次减持套现41.5亿元;同年,包括财务总监、副总裁在内的多名董监高集体减持,套现13.69亿元;实控人林木勤家族则通过分红拿到超35亿元。
这些数字背后,是资本与实业的博弈。君正投资的创始人宋向前曾直言:
“资本向来逐利。”
当东鹏的估值攀至高位,股东选择落袋为安;而实控人通过高分红巩固控制权,进一步放大财富效应;至于董秘,则站在漩涡中心:既要维护股价稳定,又要平衡各方利益,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市场震荡。
东鹏的案例,为董秘群体提供了三点启示。
其二,能力迭代迫在眉睫。传统董秘的核心技能是合规信披,但在东鹏这类企业中,跨境路演、并购谈判、市值管理等战略能力已成标配。据统计,A股消费类企业近30%筹备港股或GDR上市,复合型董秘缺口巨大。
其三,警惕高估值陷阱。东鹏84%的收入依赖东鹏特饮,新品增速虽快但基数仍�。缓M饫┱琶媪俸炫�、宝矿力水特等巨头的围剿。若增长故事难以为继,40倍市盈率的崩塌可能比想象中更快。
“在电梯里做俯卧撑的人,总以为是自己赢了重力。”
东鹏的财富飙升,是消费市场、资本红利与职业选择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但对董秘而言,高薪背后是更大的挑战——港股上市能否复制A股奇迹?功能饮料的天花板何时到顶?这些问题没有人知道。
唯一确定的是,资本市场的电梯不会永远上升。
当泡沫退去,人才真正的价值就会浮现。而那些既能驾驭短期狂热、又能锚定长期价值的董秘,或许才是市场中最后的赢家。
针对董秘的学习需求,董秘俱乐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我提升机会,w66国际·利来(中国)最给力的老牌的线下课程《董秘实务操作研修班》课程整合行业资源,提供人脉、资本服务、业务交流,助力董秘提升,欢迎扫码咨询。
